纯铋是柔软的金属,不纯时性脆。常温下稳定。主要矿石为辉铋矿(Bi2S5)和赭铋石(Bi2o5)。液态铋凝固时有膨胀现象。[3]
性脆,导电和导热性都较差。铋的硒化物和碲化物具有半导体性质。
金属铋为有银白色(粉红色)到淡黄色光泽的金属,质脆易粉碎;室温下,铋不与氧气或水反应,在空气中稳定。.导电导热性差;以前铋被认为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稳定元素,但在2003年,发现了铋微弱的放射性,可经α衰变变为铊-205。其半衰期为1.9X10^19年左右,达到宇宙年龄的10亿倍。
最终精炼在实践中又分“高温法”与“低温法”两种。
高温法是将最终精炼温度控制在680~720℃,加入料重0.5%~1%的NaOH和1~2千克KNO3,向除氯后铋液中鼓入压缩空气搅拌约2小时后捞渣,取样分析铅与银,至铅低于0.001%,银低于0.003%为合格。然后加入少量固体碱熔化后覆盖液面,降温至300~400℃铸锭。精铋采用立模浇铸,铸模内部尺寸为370×140×30毫米,每块重约15.6千克。
低温法是将精炼温度控制在550℃左右,其它操作与技术条件与高温法类似。实践证明,采用低温法不影响质量,并可降低燃料消耗,延长精炼锅使用寿命。
精铋表面呈玫瑰红金属光泽,无夹渣、无气孔、无毛翅。某厂为使精铋表面呈银白色,增加“做表面”工序。将合格后铋液,降温至320~340℃,加入0.2~0.5千克氯化铵,2~5分钟后,取样观察表面呈银白色,即可出锅铸型。